“斗指東南,維為立夏,萬物至此皆長大”,5月5日,立夏應約而至,我們即將告別春天,開始進入夏天。立夏之后氣溫逐漸升高,降水變多,動植物生長活躍。
對應立夏之后的氣候變化,咱們在生活中也應做出相對調整。
立夏養生知識
飲食宜清淡
在立夏這一節氣度過之后,溫度也開始逐漸升高,在這時很多人難免急躁上火所帶來的影響就是食欲下降。所以飲食宜清淡,應以易消化、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,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。立夏以后飲食原則是“春夏養陽”,養陽重在養心,養心可多喝牛奶、多吃豆制品、雞肉、瘦肉等,既能補充營養,又起到強心的作用。平時多吃蔬菜、水果及粗糧,可增加纖維素、維生素B、C的供給,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。
少吃生冷食物
中醫認為,脾為化生之源,是人體的氣機樞紐。但如果脾氣不足,吃進的食物就不能順利轉化為水谷精華,或者已經轉化為精華的也不能順暢運送到身體各個臟腑。夏季更易發生脾胃不和及脾虛等癥狀,比如吃冰冷食物,往往最先損傷的就是脾胃。
別貪涼
夏季炎熱,很多人夜里喜歡吹著空調或是電扇入睡,但頭部是人體陽氣的匯聚之處,夜臥吹冷,極易導致陽氣折損,寒氣也更容易進入到體內,造成腹瀉,關節痛,傷風感冒。
注意祛濕
夏季的到來,讓萬物在雨水陽光的滋養中逐漸成長,人體也在此時進入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,應該注意健脾祛濕。
立夏后由于雨量的增加,空氣潮濕,體內容易生濕,因此,特別要提防濕熱困脾。中醫上有句話叫“暑多挾濕”,也就是說暑熱之氣最易與濕邪一起侵犯人體。
戒燥戒怒
保健專家提示,立夏后,天氣漸熱,人們易煩躁不安,情緒波動,此時節養生需遵循靜心養肝戒躁怒的原則。
保持精神安靜、心志安閑,心情愉悅,笑口常開。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,保持心態平和、心情舒暢的狀態,切忌大悲大喜,以免傷心傷身傷神。
立夏后,氣溫升高,天氣炎熱,人的心率會隨著氣溫攀升而調節,人體的水液代謝、汗液調節等都與心臟息息相關。
人們應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,夜臥早起,及時調節自己的生活節奏,避免疲勞,充足睡眠,加強對心臟的保養。
保證午休
立夏后,天黑晚而天亮早,人們往往晚睡早起,睡眠時間相對不足,加之立夏后白天氣溫升高,易出汗,人體血管擴張,使血液大量集中于體表,加上午飯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,大腦供血相對減少,所以人在午后常精神不振、昏昏欲睡。因此,立夏后可增加午睡,尤其老年人多睡眠不實,更應養成午睡習慣。但午睡的時間不宜過長,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。